首页 >> 生活

环球资讯:“古籍文化冬令营”在山东省图书馆顺利开营

2023-02-01 16:14:13 来源:鲁网

为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作,深入挖掘中华古籍的深厚文化内涵,真正让“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”,2023年2月1日“古籍文化冬令营”在山东省图书馆开营。

作为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、文旅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下举办的“文化筑梦 强国复兴有我”中小学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系列之一,本届“古籍文化冬令营”面向中学生招募营员,通过参观“三万里河东入海,九曲弦歌润千年——山东省图书馆藏黄河文献展”“以大河之名,赴安澜之约——山东治黄图片展”,参加线装书装帧、传拓技艺、雕版印刷、古籍修复等体验活动,了解中华母亲河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山东黄河精神,熟悉古籍的外在形制及修复技艺,在心中播下传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
线装书装帧体验活动


【资料图】

中国古籍装帧历史源远流长,从有简册装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。其中线装装帧形式自明末清初开始盛行,是流传至今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古籍装帧形式。线装书的装帧风格古朴、端庄、素雅,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,是华夏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。当一册装帧典雅的线装古籍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,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无以名状的书香古韵,她静静涵养着阅读者的心灵,让其在柔软细腻的中国传统手工纸上,在竖版阔朗的古墨文字中,在考究的界行栏线间,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美的享受。而亲手制作一册线装书,则会让读者更加靠近古籍,了解古籍。举办“线装书体验活动”,参与者在此可以亲手制作一册线装书,感受手工之美,体验古籍之美。

传拓技艺体验活动

传拓,是指用纸和墨,从铸、刻器物上捶印其文字或图案的技术,其基本技法有扑拓和擦拓两种。“传拓”一词最早记载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略云:“其相承传拓之本,犹在秘府。”据此推断,传拓技术的产生最早在汉魏之间,最晚在南北朝时期,惜至今尚未发现南北朝以前的拓本。唐太宗李世民所撰文并书写的《温泉铭》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拓本实物之一,此拓本为剪裱本,存48行,有墨题“永徽四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”12字,应为唐永徽四年(653)以前所拓。该本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,墨韵精妙,技法精湛,可见,传拓技术到唐代已经成熟。学生们在修复师的演示和指导下,学习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复制技术。一位学生摸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拓片,连连感叹,过去学习书法也常常临摹名帖,没想到真正的拓片是如此立体、生动!

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

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造纸术、印刷术的发明,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更为便捷。雕版印刷是最早出现的印刷形式,在印刷史上有“活化石”之称,雕版印刷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(868)刷印的《金刚经》,现藏大英博物馆。雕版印刷的全过程包括写样、上板、雕刻、刷样、印刷等。展示中国古代传统印刷技术,让公众了解古籍的印刷全过程,零距离地接触古籍,从而激发公众对古籍的热爱及对古籍保护的关心,是举办此次“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”的初衷。通过亲手刷印出古籍书叶,亲历了古籍刷印的传统工艺,使参加冬令营的学生们感觉到平时深藏在禁宫的古籍不再神秘。

古籍修复体验活动

古籍修复是对于破损的古籍进行修整、使其恢复原貌的工作,这是一项细致而小众的工作。在古籍修复技艺体验区,古籍单叶修复是冬令营的热点项目之一,修复师先从正确的古籍观、书医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从业的个人条件等入手,强调古籍修复的神圣感和使命感。然后演示修复具体操作,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修复的不易,并在困难克服中拥有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
参观黄河主题展览

此次活动包括参观黄河文献展、山东治黄图片展,以珍贵的历史典籍、图片为载体,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,全景式、史诗式地描绘当今黄河的历史、文化以及保护治理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,让学生们了解黄河历史文化和山东治黄人鞠躬尽瘁、筚路蓝缕的治河实践。

通过冬令营活动,使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了线装书、古籍书叶、种类繁多手工纸和修复工具,体会到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流传和变迁,通过一支镊子、一支毛笔和一汪清浆糊,体会到呵护古籍这种文化载体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。活动结束后,体验者纷纷表示,省图举办此次活动很有意义和必要性,希望今后还能参加这类活动。(本网记者)

标签: 传统文化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艺